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原创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产业结构调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区别?
产生结构调整和产生转型升级区别?
产业结构指国民经济中各种产业所占比例之间的结构关系。在国民经济中各种产业结构比例应合理,平衡。若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平衡就会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此时就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专业转型升级是指产业发展生产方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行的转变发展方式升级改造。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内容是?
所谓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
它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主要依据产业技术经济关联的客观比例关系,遵循再生产过程比例性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使各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它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的趋势和过程,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
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首先,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向高新技术制造业,使整个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其次,在创新驱动战略引导下,其他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也不断增加,整体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第三,更重要的是,内资企业主体地位得到巩固,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一1984年, 这个时期产业结构变动的显著特点,是第一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上升。1984年,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32%,比1978年的28%提高了4个百分点。同期第二产业下降了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只上升了1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农村和农业改革极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推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反映了资源配置向第一产业的倾斜。使得工农业比例不协调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迅速提高,是我国一种特有的现象,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第二阶段,1985年一1992年,是我国非农产业较快发展的时期。 第三产业的比重,从28%左右上升到34%左右,达到历史的最高点。同时,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43%左右,而第一产业下降6个百分点。这个时期资源配置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大量转移到第三产业,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从总体上看,这个时期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带有补偿发展不足、调整比例关系的特征。
第三阶段,1993年—1996年和今后一段时间,是我国重化工业主时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