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计算公式)
原创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个人可支配收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个人收入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对错?
收入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从法律上角度来说是对的,因为个人收入就是自己的所得个人所得税,但是这个方法说的不对的在于,人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个体,他总有亲人朋友,父母子女,所以他的个人收入并不是完全由他个人可以支配的,再剔除掉他的责任,需要付出的金钱之外,剩下的才叫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和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纳税支出后的余额。它是可以由消费者个人或家庭自由支配的货币额。在一般情况下,个人可支配收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用于个人消费支出的收入;(2)个人储蓄,包括储蓄存款和现金;(3)其它可支配收入,如各种债券、股票、应收应付款、个人保值商品等。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个人收入的多少和有关的纳税政策及税率的高低等。
人均可支配收入到底是什么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说白了就是你到手的收入,这些收入你可以任意支出,或者说这些都是可以变成手中现金的收入。包括你的工资(扣除五险一金后)、银行利息、房租收缩,股票、基金收益、做生意所赚取的利润等。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全体居民可用于消费、储蓄的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平均值。
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薪资是全完不同的概念,人均薪资是包含工资、奖金、五险一金等企业为员工支付的全部费用,无论是否能够自由支配,都会计入均值。而且人均薪资只计算已缴纳社保且有收入的群体,不包含学生、儿童、务农、低保、无退休金老人等群体。比如在门店打工的这种底层收入者大多都没社保,而且工资较低,基本上都不在统计范畴当中。因此人均薪资数值往往会比较高。
而人均可支配收入则完全不同,该项人均值是按当地常住人口数量进行平均的,包括儿童等无收入群体的所有人在内,并且只计算到手收入,不包含社保和公积金等费用。因此人均可支配收入数值往往只有当地社平工资的50-60%。
比如第一经济强省广东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1万元,折合每月3416元;而广东省2020年平均工资是6700元,数值差别很大。
当然如果是城区化率很高,并且老龄化率较低的城市,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工资的差值会更小一些。
任何统计数据具有各种功能性的应用范围,包括通常的和特别的两大类,也有细分,因此,它可以并允许有偏差,存在不够准确的情况,而后者指特别的统计数据,是不可以有偏差的。
经济学问题: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有什么区别?
讲个通俗的
①个人收入:工资收入+投资收入+其他
比如你工资5000,投资收益5000,其他比如投稿、兼职收益5000,那就是个人收入15000
②个人可支配收入,是说除去固定支出或者必须支出之外剩余的
比如房贷、车贷、保险、投资等每月必须的支出之外剩下的钱,可以自主支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