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军工企业(日本的军工企业名单)
原创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的军工企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日本的军工企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本田是军工企业吗?
本田之前是军工企业。
在世界各地,有很多不同国家的知名汽车品牌都有军工背景,军工背景就是早期是属于汽车军工厂的车企,其实说起来国外很多的汽车企业在之前都是有军工背景的,这些企业创造了很多战争专用的车型,等到战争结束后和平到来,这些军工工厂开始慢慢的实现转型。
川崎和三菱,哪个才是日本军工的领头羊?
日本军工产业相关的信息往往更新的较慢,按照我手头的信息,三菱重工在军事领域的销售额要高于川崎重工的。
部分领域三菱高于川崎
上图是2015年的日本军工企业销售额推移(全球),其中三菱重工在军工领域依然领跑日本,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比例的变化,最后两列中:2008年三菱重工占比是10%,而川崎只有6%;但是到了2015年,情况有所变化,三菱占据了5.6%,川崎则是5.4%。从这个可以看出:三菱的地位有所降低,ANA以及IHI公司的份额增加,也瓜分了部分三菱的份额。但是总额度虽然三菱有所降低,在部分领域,是远远领先其他公司的,比如地对空导弹之上。
(上图为部分领域的比例,请注意,不是总体)
上图是日本防卫省公布的信息,由此可以看到,三菱重工占据了24.6%!当之无愧的日本第一。主要采购部品是地对空诱导导弹;而川崎则是潜水艇,占据了5.4%;NEC是深度可变sonar系统,占据了4.9%;另外,需要知道的是,三菱集团旗下有很多公司,比如三菱重工和三菱电机,排在第五位的三菱电机也是三菱集团的一份子,三菱电机向日本防卫省供应的是03式中距离地对空诱导导弹,占据了4.2%。如果全部算起来,三菱将近占据了三分之一!
日本军事领域总额比例,三菱要高于川崎
上图是日本最新发布的平成29年采购的军用品和采购方,可以看到,三菱重工和三菱电机占据了21.7%的份额,川崎重工占据了11%。如果单单与三菱重工相比,其比例是十分相近了。从过去5年的排名来看,在平成27年的时候,川崎重工超过了三菱成为第一,可以说,三菱第一的位置也并非是十分牢靠。不过这两家公司有着不同的领域,在其相关领域的话,其实还是十分强势的。从日本军方采购的物品就可以看到两者强势领域的不同。比如:
三菱重工:战车(坦克)、地对空导弹、预警机;
川崎重工:运输直升机、中距离多目的导弹、C-2运输机等;
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有哪些不同之处
既然说到这两家公司了,那我就再多说一下这两家公司的不同之处吧。三菱重工的三成事业为发动机,其他还有船舶、机械制造、宇宙航空等,大概各个领域占据了15%左右。
这里的发动机指的并不是普通的发动机,而是燃气涡轮发动机,长得就是上图的样子。船舶指的就是海上的运输船以及商用船的制造;宇宙开发方面涉及到火箭以及战斗机,同时也生产用于普通客机上的零部件。
而另一方面,川崎重工的宇宙航天以及燃气涡轮发动机方面各个占据其公司生产产品比例的20%不到,海洋、车辆、机密仪器等大概各个占据10%左右。这里的车辆指的是铁道车辆,而非普通的小汽车;宇宙航空领域,川崎重工是波音公司的供应商之一,同时也供给日本自卫队,同时也生产喷气式飞机的引擎。印象当中,川崎从2轮事业到飞机领域都有涉及。三菱重工开发的战机和火箭大多是小型化产品,而大型火箭以及战机或者运输机的话,是川崎重工的强项。海洋方面是两家公司竞争的主要区域,LNG船和潜水艇这两家公司都能够制造。所以这两家是“多项分工,少项竞争”的关系。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笔者头条号:日本二三事
部分文章介绍:
《上海三大“日本村”消亡:是中国进步,还是日本衰退?》
《27年产量世界第一!被该产业支撑的“日本制造”》
《登上日本教科书的中国伟人:诸葛孔明!》
世界特种钢巨头?
世界特种钢材排名如下:
1.神户制钢,日本第三大钢铁联合企业,世界500强。
2.山阳特钢(山陽特殊製鋼株式会社),位于日本的山阳特钢在轴承钢等特钢生产方面行业领先。通过SNRP工艺生产的超纯净轴承钢的接触疲劳寿命较传统工艺生产的轴承钢延长了5倍。
3.Dillingen(德国,板材等),迪林根钢铁公司为德国本土钢铁业强5强之一。
4.Ovako(瑞典,轴承钢等),作为欧洲轴承钢的主要供应者,占其市场份额的40%,是目前世界上淬透轴承钢的最大生产者。
2.钛
钛是一种有光泽的过渡金属,具有很高的强度,但密度非常低,钛的特性使其成为工业用途的首选金属。钛的外观呈银色,密度低,强度高。还具有良好的耐海水、氯腐蚀能力。钛非常纯净,而且比钢更坚固,适用于颜料,涂料,添加剂这样的东西,也可以用于制造飞机和军事装备的零件,在工业中有很多应用。
3.氚
氚是在地球上发现的一种稀有金属,可能是所有稀有元素中最昂贵的。它与地球上所有稀有金属一起被发现,所以很难将它与其他稀有元素分离开来
大冶特钢。
历时七个月的重组,大冶特钢成功过会,并将以1300万吨级的体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特钢企业,同时,通过本次重组,中信集团旗下特钢板块将实现整体上市。新打造的中信集团特钢品牌将成为囊括3,000多个钢种,5,000多个规格,门类齐全且具备年产1,300万吨特钢生产能力的特大型境内特钢品牌。
三菱是军工企业吗?
三菱重工始创于1870年,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是日本最大的军工生产企业。2003年自防卫厅接受的军工订货额为2800亿日元,居各家军工企业之首。三菱重工生产的装备,如F-2和F-15J型战斗机,以及90式坦克,在航空自卫队和陆上自卫队中都起到了核心作用,在海上自卫队,三菱重工则建造了几乎一半的潜艇,和三分之一的驱逐舰。其在日本军工行业的地位可见一斑。
日本有哪些军工科技有赶超美国的?
日本的军备发展其实都是被限定在美国制订好的条条框框里。日本能研制什么样的武器,掌握什么样的技术,装备什么样的武器,都是需要美国认可。
这种情况下,日本想要有军工技术赶超美国很难。毕竟标准是美国制订的,想要在美国的标准下超过美国,难度不言自喻。
虽然不容易,但也不能说日本就没有赶超了美国的军工技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日本在坦克装甲车技术方面要好过美国。
74式主战坦克、87式自行高射炮、89式装甲车、90式主战坦克、96式8×8轮式装甲车、99式自行火炮、LAV轻型装甲车、10式雪地车、10式主战坦克、13式轮式突击车.......
二战结束后,日本陆上自卫队的坦克和装甲车虽然它们不像日本海自的驱逐舰、潜艇、准航母等舰艇那样惹人眼球,但也一直保持着缓步的发展与不断的更新换代,始终能跟得上世界上的先进水平。
反观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由于没有了苏联的威胁,对坦克和装甲车这一类的地面武器不再重视。再加之,美国国内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这两大坦克装甲车的重要基础的不断衰落。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在军费分配上的不给力,掏不出钱来支撑新型坦克装甲车辆项目的研发。种种因素叠加之下,导致美国的坦克和装甲车研制能力和技术、人员储备出现了严重的下滑。
直接的结果就是最近这二三十年,美国再没研制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坦克或装甲车。而这也使得,美军现役的主力坦克和装甲车,要么是M1主战坦克(服役40年)、M2步兵战车(服役37年)、AAV-7两栖装甲突击车(服役48年)、悍马(服役35年)等冷战留下来的老装备,经过改进延长了服役年限。要么是直接采购国外的成品,如美国陆军选择瑞士莫瓦格公司的“锯脂鲤”-3装甲车作为其主力装甲车,并命名为“斯特赖克”;美国海军陆战队最新的ACV两栖突击车,则是意大利superAV8x8轮式装甲车,并根据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要求稍微改造而来。(最近比较火的美国新型轻型坦克,也不过是在96年下马的M8坦克项目的基础上改进衍生出来的)
现在,日本的坦克装甲车技术虽然发展的是跌跌撞撞,差强人意。但在美国“自废武功”的情况下,单就坦克装甲车技术来说,日本可以说已经赶超了美国。(并非日本发展的多好,主要是美国自己不进反退)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实在是想不出来
一个育儿平台竟然说发动机?从婴幼儿阶段就开始洗脑么?
日本的军事前沿科技都是美国玩剩下的,你听说过美国主动和日本研制什么东西么?如果日本手里有高新技术,美国会不过来吃拿卡要?发动机技术是拿高成本堆出来的高数据,成本达不到要求,数据只属于实验室级别。无法投产,实验室只拿钱不产出,有什么用?
同样,用复合材料堆出来的F2,成本高的离谱,气动布局抄来的,洛马也糊弄它,结果不敢做高负荷动作。
所谓的电子技术也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美国加紧扼制日本后,电子技术逐步归美国掌握了,否则华为的敌人就不是美国,而是日本了。
缺乏前沿投入,缺乏服役市场,缺乏政治支持。日本军工就是美国眼皮底下的二鬼子。长时间的和平,让军工品和日常用品逐渐脱节了,越来越多的科技无法运用到军工里面。
日本也很无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的军工企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的军工企业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