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和意义)
原创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开端是什么?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四个阶段。从1996年6月人民银行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开始,到2015年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为标志,我国利率市场化历时近20年才宣告初步完成。总体而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主要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以外汇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为锚,1996-2003)、发展阶段(先贷款后存款,2004-2013)、全面开放阶段(专攻存款利率,2013-2015,)和最终深化阶段(实现利率并轨,2015至今)。
利率市场化是指什么?
第一步,首先放开外币存贷款利率,然后放开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是扩大外币利率浮动模式。
目前,外币贷款利率已经放开,商业银行参照中国银行利率制定;外币存款的利率受国际贷款利率水平的制约。虽然利率市场化的水平不同,但不会大幅上涨。
为了维护金融秩序,中央银行有权进行协调和指导。第二步:先放开银行市场,即金融市场利率,然后放开银行存贷款利率;
第三步:先放开存贷款,即贷款利率,利率市场化之后放开存款利率;
第四步;农村先于城市,也就是说,先开放农村的存贷款利率,再开放城市存贷款利率;
第五步:先大后小,即先放开大顺存款利率,再放开小存款利率,因为小顺存为居民储蓄多且涉及面广,所以利率市场化应该是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最后阶段
利率市场化的意义是
1.利率市场化使后来的金融机构能够使用灵活的利率来赢得客户
2.利率市场化体现了市场经济中的公平竞争原则
3.利率市场化能够反映真实的供求关系,并避免在地下银行放高利贷4.利率市场化降低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和系统性风险。
一个国家利率市场化完成的标志?
利率市场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能光靠央行一家来完成,其他部门也需要在改革方面跟进配合。比如银行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监管,财政部也需要加快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为形成符合市场规律的利率,尤其是中长期的利率创造条件。
2015年10月24日起,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存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另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市场关注点侧重在降息和降准,但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才真正触及了中国金融体制的根本环节,这标志着历经近20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基本完成。
利率市场化的共识是什么?
有几种说法:
1.利率市场化,指的是政府放开对存贷款利率的直接行政管制,解除对银行存贷利差的保护,以供求关系来决定市场的资金价格。[1]
2.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行决定利率的过程。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如果市场竞争充分,则任何单一的市场主体都不能成为利率的单方面决定者。
3.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4.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