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监管新规(银行理财监管新规全文)

原创
ithorizon 4个月前 (12-20) 阅读数 605 #财经信息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银行理财监管新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银行理财监管新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银行理财监管新规(银行理财监管新规全文)

  1. 保险理财产品法院可以进行查封吗?
  2. 资管新规禁止刚兑,银行非保本理财还能买吗?
  3. 宁波银行理财产品亏损?
  4. 国有企业用流动资金买信托理财符合制度规定么?

保险理财产品法院可以进行查封吗?

保险理财产品有被查封的可能,不要被保险代理人忽悠说,保险是不可能被查封的。国内有查封案例,一千多万的保险账户被查封了。重疾保险账户和终身寿险账户不能被查封,可以考虑往这两个账户里存钱。

如果是想要预防家庭资产被查封,可以考虑吧购买香港保险做这个保障。

香港保险是很注重保密的,也就是说你买了这个保险之后没有人知道。有效的可以帮客户做好资产的保密工作。另外即使你告诉了别人你购买了香港保险,有资产在外面,那么在后期债务人追偿的时候,是需要去香港讨债的。去香港讨债的法律程序是需要经过国内的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之后,那边理不理还是一个问题。

案例:贾跃亭的事件。

国内一大堆窟窿,已经追债数年,并且被全国人民知道,大家都知道贾跃亭去香港去美国,为什么债务人没有去香港去美国追债,这个明白了吧。只有18年底才有信息出来,就是有公司追到美国,贾跃亭的房产被法院冻结。

也就说,追债到国外,难度大,费用高,不是一般的债人家也不会专门出镜追讨。

所以,香港保险,可以了解一下。

如果投保人是以自己的合法收益购买的人寿保险并且不是故意通过购买保险规避债务的是可以的(我之前发布过关于有关文章你可以仔细看看)。如果是购买理财类的保险产品或者是故意通过购买人寿保险的方式来进行逃避债务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十三条行使代位权来执行。

法院可以执行的

所谓的保险避债避税都仅仅只能避某些方面的债和税而已。

先说说避税

在国内对于个人投保来说,只有税优险可以避部分税。形式类似于2019年新的税收抵扣政策。

而代理人口中经常指的避税是遗产税。在美国等收取遗产税的国家,遗产税率相对较高。而中国目前是没有遗产税的税收条款的,所以这个点从目前来讲就是画大饼,万一未来中国收遗产税了,你就怎么怎么样了。

再说说避债

如果债务是你个人的,法院可以执行你的保单并退保,用退保后的钱来偿还债务。除非你的保单现金价值为0,这样就算退保也没有意义。但是国内的保单,很少见到现金价值为0的产品。所以嘛,该偿债的还是得退保偿债。目前我个人只知道港险可以做0现价。

那在国内代理人口中常指的避债其实是指是另外一种情况。

a出钱买保单,b或c是被保险人,c是受益人。那么如果c有债务,那么这个保单是不会被退掉的。因为保单是a买的,c只负责受益。所以假设c没有一分钱还债了,但同时保单又开始给c返钱了,那么返的这个钱不能被法院强制清偿。

所以合理规避需要找个靠谱的代理人帮你做保单规划。

欢迎关注咨询!

资管新规禁止刚兑,银行非保本理财还能买吗?

按照《资管新规》的界定,资产管理业务是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

首先解读下这个规定,能进行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限定为银行、信托、期货、保险等,换句话说,除此之外,其他的机构做资管管理必须有这些牌照,否则不能做,换句话说,互联网理财必须获得银行、信托、期货或者保险牌照,这是一条路。

另外,如果是理财产品的代理人,也还只能销售这些机构的理财产品,不能自己推出理财产品,其实这对于互联网理财也是一条路,即与银行这些机构共同开发理财产品,然后通过网络发售。

但是就我个人而言,互联网理财很难走,尤其是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很难监管,即使监管,成本也相当高,国家出此新规,其实是为了更好的监管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要想破局,思路应该在如何更加阳光化,能让国家更好的监管,那就有好出路,否则,难发展。

谢邀。新规禁止刚兑,为什么不能购买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呢?就像股市风险那么大,疯狂的时候就连卖菜的大妈都去参与。况且银行非保本理财风险也没有股票那么大,想博取高收益的投资者在注意把控风险的同时可以购买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

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是银行自营的产品。相比银行代销保险、基金等产品风险小的多。因为管理这些资金的都是银行总行或省级分行投资部门的精英,银行风控部门也会把控风险。资金的利用肯定比普通投资者高明的多。

银行非保本理财风险等级有三类,等级越高风险越大。

第一类:平衡型产品,理财产品吸收的资金一半投资国债、货币基金等低风险产品,另一半投资挂钩型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等高风险产品来博取高收益。依据以往业绩产品的收益90%能达到预期收益,预期收益率在6%-7%左右。

第二类:进取型产品,吸收的资金70%投向挂钩型、混合型等,30%购买低风险。可以看出风险在加大,因为投资渠道有变化了,依据以往业绩产品收益75%多能达到预期收益。预期收益率在7%-8%左右。

第三类:激进型产品,吸收的资金一半投资挂钩型、混合型产品,另一半投资QDII产品,就是海外的投资产品。风险等级最高,反之收益也会最大,65%-70%能达到预期收益,预期收益率在10%左右。

银行出售非保本理财产品,肯定是挣钱的多,亏损的少,因为亏损一个产品就会流失一批客户,管理资金者也有绩效考核他们,并不是随意盈亏,银行不会做搬石头砸自己脚的事。监管部门要求刚性兑付现在处于银行整改期,以后理财产品不在有保本、保息字眼,按净值开申购赎回,说白了换汤不换药,就算有刚兑,银行也会拿出替代的产品来营销投资者。


宁波银行理财产品亏损?

宁波银行理财产品之前本少有亏损的,基本上都能拿到贴出来的收益率。不过今年国内外大环境不好,很多家银行理财产品都出现亏损、亏本金的情况。国家政策也有变化,要求理财产品不再承诺保本金。所以,出现理财亏损也很正常。不过,我买的宁波理财产品没亏本金,不过收益下降了。

国有企业用流动资金买信托理财符合制度规定么?

原则上是不违法的,目前国内的政策法规对国有企业使用流动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尚无硬性规定。并且国有企业用流动资金购买理财的情况目前很常见,几乎每天都有上市公司公告称用自有资金购买了理财产品。但是首先要确定该国有企业的公司章程里有没有相应要求或者规定,有的企业自身章程是不允许的,章程不允许的话,当然就不可以了。假如不触及其它法律,公司章程又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就可以购买理财产品。不过虽然没有规范,但是程序肯定还是要走的,一般企业层面股东大会的决议是首要条件,国有企业么,一般来说是需要上级主管的批复。如果按以下流程操作购买理财产品,是被允许的:

1、公司章程没有明确禁止购买理财产品。

2、报方案给上属集团公司。

3、原则上需要国资委审批。满足以上条件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是可以购买银行对公理财产品的。补充:目前很多大型国企都有直属的创投公司,连PE/VC都在投,信托作为风险较低的理财品种,目前都在抢着投。

国有企业用流动资金买信托理财的情况目前很常见

1、国有企业用流动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是在公司章程没有明确禁止的前提下

2、报方案给上属集团公司

3、原则上需要国资委审批 补充:目前很多大型国企都有直属的创投公司,连PE/VC都在投,信托作为风险较低的理财品种,目前都在抢着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银行理财监管新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银行理财监管新规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标签: 银行理财监管新规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