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_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遵循的原则
原创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法律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从2003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要选择2—3个县(市)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为解决农村居民医疗保障问题而实施的一项社会保障政策。详细解释: 定义与背景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需要,进行制度完善与创新的一种医疗保障体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一项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的医疗保障措施,旨在通过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为农民提供大病统筹为主的医疗互助共济服务。
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医疗制度”,并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主要包含资金筹措、报销、管理与医疗服务建设四个方面。资金筹措上,国家承担主要责任,农民每人每年支付10元,地方与中央财政各支付10元,国家共支付两倍的资金用于解决农民看病难题。相较过去仅由农民自筹,互助共济的方式,新型制度显著提升国家投入比例。
2、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是我国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的主要形式。它由农民自愿参加,由政府和个人共同缴纳保费,提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服务。 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新农合之外,一些地区还推行了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3、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遵循以下原则:(一)自愿参加,多方筹资。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按时足额缴纳合作医疗经费;乡(镇)、村集体要给予资金扶持;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专项资金予以支持。(二)以收定支,保障适度。
合作医疗保险为什么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设立,旨在通过集体的力量,提供一种经济实惠的医疗保障,使农民在遭遇疾病时能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减轻因病致贫的风险。它旨在打破医疗资源城乡不均的现状,让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从而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2、此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农民因病产生的经济负担,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农民通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享受到报销服务,减轻了看病贵的压力。 筹资与运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筹资方式通常是集体和个人共同出资,建立医疗保险基金。
3、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还不具备把农民医疗保障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条件,政府或集体经济也没有能力把农民医疗保障包起来,目前广大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只能通过农民互助共济的方式来解决。
4、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重大举措,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