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乌龙指事件_光大乌龙指事件原因

原创
ithorizon 2个月前 (02-15) 阅读数 16 #财经信息

本文目录一览:

经典金融案例分析系列6-3:光大“乌龙指”事件

深入剖析“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始末,让我们一窥金融市场的惊心动魄。2013年8月16日,上证指数突然暴涨,大盘一分钟内涨幅高达5%,成交额逾78亿元。指数最高触及21985点,市场呈现出短暂的涨势。然而,11点44分,上交所宣布系统运行正常。

本文将深入剖析经典金融案例——光大“乌龙指”或“816事件”的详细经过。2013年8月16日,上证指数突然狂飙,五分钟内涨幅超5%,短时间内成交额近80亿元。事件发生后,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门的自营业务问题浮出水面。由于彼时自营和托管业务的结算制度还未完全符合DVP规则,导致了这次意外的发生。

金融大事件: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 光大证券,中国光大总公司旗下的综合证券公司,在2009年以109亿多元的资本实力进入市场,并于2016年荣登《财富》中国500强。然而,2013年8月16日的一次操作失误导致了著名的“乌龙指”事件。

光大证券的乌龙指的是“乌龙指事件”。乌龙指事件是光大证券在2013年发生的一次交易事故。下面详细介绍这一事件: 事件经过:光大证券在进行一笔策略交易时,由于系统内部的问题,出现了大量非预期的交易订单,导致某些股票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幅的买卖波动。

本次事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出现了问题,该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核查中发现,订单执行系统针对高频交易在市价委托时,对可用资金额度未能进行有效校验控制,而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的缺陷,会导致特定情况下生成预期外的订单。

光大乌龙指有结果了

年的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至今仍为市场所津津乐道。该事件源于光大证券内部的ETF套利程序出现异常,导致程序在执行补单操作时误发了大量买入指令,短时间内巨量买单涌入市场,引发市场剧烈波动。

昨天(10月27日)下午举行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历时四年的“光大乌龙指”内幕交易终于有了结果。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最高人民法院近期裁定,驳回光大证券内幕交易案当事人之一杨剑波提起的再审申请。这意味着“光大乌龙指”内幕交易案历时四年,正式落槌。

光大证券内幕交易案由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目前还未下判决,诉讼时效至2015年11月13日目前因光大证券内幕交易受损的投资者还可以依法起诉索赔。

是的。光大乌龙指事件发生后,光大证券通过期货交易做空股指,同时把买错的股票卖掉,导致大盘下跌,做空股指自然就赚了大钱。因此,光大乌龙指事件后,光大证券确实赚了大钱。

光大乌龙指内幕交易案落幕结果是什么?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2日回应其“乌龙指”事件称,在得知因委托的交易员误操作在其账户已卖出公司股票500万股后,从还原事情的真相、维护公司和股东利益、维护高管诚信原则考虑,决定在市场买回500万股,还原交易前现状,并愿意承担相应责任。

光大证券的乌龙指的是“乌龙指事件”。乌龙指事件是光大证券在2013年发生的一次交易事故。下面详细介绍这一事件: 事件经过:光大证券在进行一笔策略交易时,由于系统内部的问题,出现了大量非预期的交易订单,导致某些股票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幅的买卖波动。

光大乌龙指事件是什么?

1、乌龙指事件是光大证券在2013年发生的一次交易事故。下面详细介绍这一事件: 事件经过:光大证券在进行一笔策略交易时,由于系统内部的问题,出现了大量非预期的交易订单,导致某些股票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幅的买卖波动。这一事件被公众迅速注意到,被称为“乌龙指事件”。

2、光大证券的乌龙指事件指的是2013年8月16日,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故障,导致生成巨量的市价委托订单,并直接发送至上交所,累计申报买入234亿元,实际成交77亿元,涉及150多只股票的事件。

3、光大证券乌龙指的是光大证券在证券交易中出现的一次操作失误事件。该事件具体解释如下:光大证券乌龙事件发生在2013年8月16日,当时光大证券在进行一笔ETF交易时,由于策略交易系统出现错误,导致大量买入订单被迅速发送至市场,引发了股票指数的异常波动。这一事件被公众和媒体称为“光大证券乌龙指”。

4、年8月16日11点05分上证指数出现大幅拉升大盘一分钟内涨超5%。最高涨幅62%,指数最高报21985点,盘中逼近2200点。11点44分上交所称系统运行正常。下午2点,光大证券公告称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有媒体将此次事件称为“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

文章标签: 光大乌龙指事件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