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回应俄美会晤

原创
ithorizon 7天前 阅读数 345 #财经信息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外交部回应俄美会晤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外交部回应俄美会晤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俄、美、以会晤无果而终!分歧怎么就这么大呢?

俄、美、以会晤无果而终!分歧怎么就这么大呢?

不是无果而终,是提问者没看到成果罢了。可以多写点,1000字来讲清楚。

这次会议的成果会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显现。

木叔从各方面获得的消息可以判断,这次会议有3个主要成果。

第一,确立了以色列在中东安全问题上的协调人地位。

过去从没有在以色列召开美国和俄罗斯的高级安全代表会晤的会议。

从这次会议的标志就能看出,以色列在美俄两国外交中的地位。

这次会议是内塔尼亚胡和普京敲定的,普京很愿意派人前来,这对以色列是极大的支持。

普京的安全顾问帕特鲁舍夫的表态也很积极。他说,俄罗斯特别关注以色列的安全,一个原因是该国有100多万俄罗斯裔犹太人“同胞”。

这就等于把伊朗可能对以色列的威胁和袭击,等同于对俄罗斯的袭击。

而美国之前一直毫无保留地支持以色列的安全。可见全球两大强国对以色列安全提供了保障。这就是以色列需要通过会议达到的目的。

而以色列也是全球少有的能把美国和俄罗斯都叫到一起来开会的国家,讨论的问题还是宏大的中东问题,这说明会议确立了以色列在问题上的协调人地位。这是对以色列国际影响力的一个提升。

第二,为特朗普和普京在G20大阪峰会上会晤铺平了道路。

这次会议之所以在G20之前召开,原因就是要给特朗普和普京的G20会谈提供基本的保障。

普京和特朗普不可能什么准备都没有,单纯见个面,而是一定要在重大问题交换意见的。所以前期的工作必不可少。

他们目前的关注焦点显然都是中东问题,比如伊朗和叙利亚。这也是耶路撒冷三国会议的主题。

因此博尔顿和他的俄罗斯同行会晤,其实等于在给特朗普和普京的G20会晤做准备,特别是协调立场。

双方在叙利亚问题和伊朗问题上虽然有立场分歧,但各方要探知底线,进而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相关交流措施,这是会议的一个重要成果。

第三,就所有国家军地撤出叙利亚达成理解。

俄罗斯的态度虽然反对美国对伊朗的威胁,不支持以色列越境打击叙利亚境内的伊朗设施进而恶化当地局势,但是俄罗斯也原则上同意,所有外部国家都要最终撤离叙利亚。

这个态度在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几个月前的表态中也有体现。

虽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满足了以色列的愿望。美国人也认同。

本来特朗普就想从叙利亚撤军,而且一共才2000多美军,和伊朗10几万人相比,谁撤军影响大?当然是伊朗。

不过以色列也很清楚,短期内目标不现实,所以在三国会议上,以色列提出要俄罗斯确保伊朗不能距离以色列边境太近,否则风险自担。

俄罗斯方面保证劝说伊朗势力撤离距离以色列边境80-100公里远的地方,双方脱离接触,以避免擦枪走火。

这个态度也说明三国会议主要确保了以色列要实现的安全利益。

当然不是无果而终,以色列是赚了一笔的!

美、俄丶以会晤无果而终,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

1,美以的要求,与俄国的利益无关,而且从中长期看,可能对俄罗斯的中东利益有害无益。然而美以拿不出具有同等利益的条件与俄罗斯做交易,只想要俄罗斯协作,而美以自身还不具备胁迫俄罗斯的实力。

3,美以只想讨论叙利亚问题、伊朗问题,这些以美以当下的能力无力解决的问题,希望俄罗斯无条件合作。从这一点看,美以两国执政者对国际关系的现实,认识不足。俄罗斯之所以参加会晤,只是试探美以的态度。而会唔的结果,显然令俄罗斯兴趣索然。估计美、以、俄的三方会晤到此为止了,可能不会有下一回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美以两国,还没适应全球局势的转变,还在坚持零和博弈的思维方式,而自身相对实力又下降得比较厉害。估计中东还会继续乱下去,其他势力在中东赶不走美以,美以也搞不定中东。

根据新华社6月25日的消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俄罗斯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耶路撒冷就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问题举行了会晤,但却没能达成任何协议,也没有达成任何共识。美、俄、以三方会晤无果而终,原因是分歧太大。新华社在报道中称“三方立场大相径庭”,但实际上应该称为“双方”,美、以虽是两国,却同属一个阵营,俄罗斯为另一方。
博尔顿、内塔尼亚胡、
帕特鲁舍夫

以色列是美国的盟友,两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基本上一致,实属一方——在会晤中,博尔顿、内塔尼亚胡都认为伊朗是地区和平的威胁,并坚持伊朗必须从叙利亚撤军的立场。博尔顿将伊朗称为“好战和侵略行为的源头”,内塔尼亚胡则一再强调“伊朗必须从叙利亚撤出去”。俄罗斯在该问题的态度与叙利亚政府一致,始终支持伊朗留在叙利亚境内,与美、以两国的态度截然相反,双方的分歧根本就没有可调和的空间。

从双方的分歧上来看,未就此问题达成任何协议或共识是很正常的,并不让人感到奇怪。此次三方会晤由内塔尼亚胡提议举行,早在2019年2月他就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该建议。叙利亚内战始于2011年3月15日的反政府示威活动(阿拉伯之春),后来演变成了武装冲突。尽管美国打着“反恐”的旗号进入了叙利亚,然而其实际上却是试图推翻巴沙尔政权,在美国及其盟友的支持下,叙利亚各派反政府武装得以快速发展,并控制了叙利亚大部分地区。

伊朗随即向叙利亚派兵对巴沙尔政府施以援手,但伊朗政府只承认在叙利亚境内存在“军事顾问”。伊朗政府将在叙利亚境内存在的军事力量称之为“志愿军”,正是在伊朗“志愿军”以及俄罗斯、伊拉克什叶派、黎巴嫩真主党的帮助之下,叙利亚政府才得以扭转局势——控制区从不足其国土面积的20%扩大到了目前的70%以上,叙利亚反政府武装目前主要集中在伊德利卜、阿夫林、曼比季以及库尔德武装控制区。

从俄罗斯、叙利亚政府的角度出发,伊朗帮助打击了叙利亚境内的恐怖主义势力以及反政府武装,为推进叙利亚的和平进程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帕特鲁舍夫在会谈中强调了这一点。但从美、以等国的角度来看,正是伊朗、俄罗斯等出兵的帮助,巴沙尔政府才得以“苟延残喘”,不仅让美、以等的战略目标无法实现,而且还让俄、伊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得以扩大,威胁到了美国等的利益。

伊朗、俄罗斯与美、以属于对立的双方,分歧当然大,谈不拢很正常。伊朗与美、以两国是真正的敌对国家,伊朗主导建立的“什叶派之弧”更是两国的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对伊朗提出的12个条件中,就包括从叙利亚撤军以及停止支持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以色列就不用多说了,自伊朗出兵叙利亚后,就一直对叙利亚境内的伊朗军事目标进行空袭。

由此可见:美、以对伊朗在叙利亚境内的军事存在的重视程度。而伊朗的军事存在,却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俄罗斯实现了其战略目标,这是俄罗斯支持伊朗留在叙利亚最重要的原因。俄伊虽存在着历史问题,但现在却是有很多的利益共同点,属于“准盟友”的关系——帕特鲁舍夫将伊朗称为“俄罗斯的盟友”,并反对将伊朗视为地区威胁。对于美国等将伊朗认定为阿曼湾油轮被袭事件的幕后黑手,帕特鲁舍夫也表示了反对,认为应该进行深入调查。

内塔尼亚胡敦促2011年后抵达叙利亚境内的外国军队全部撤离,但在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实现——相对来说,美、英、法、伊等国还好解决,但俄罗斯、土耳其却绝对不会轻易撤军。其中,俄罗斯好不容易才实现了重返中东的战略目标,而土耳其却对叙利亚的领土有着很大的野心,两国都不可能因为以色列撤军。俄罗斯参与此次会晤,实际上就是因为考虑到了与以色列的良好关系,普京算是给内塔尼亚胡一个面子,但却不可能放弃本国的利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外交部回应俄美会晤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外交部回应俄美会晤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标签: 外交部回应俄美会晤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