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为什么给翻译成甲骨文

原创
ithorizon 11个月前 (06-13) 阅读数 167 #Oracle

Oracle与甲骨文:一次历史与技术的交织

Oracle,这个全球知名的企业级软件公司,其名称在中国被翻译为“甲骨文”,这并非偶然,而是蕴含了一段有趣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寓意。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看似巧合,实则富有深意的命名故事。

Oracle,原名Oracle Corporation,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跨国科技公司,以其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而闻名于世。1977年,由 Larry Ellison、Bob Miner 和 Ed Oates 三位创始人创立,最初专注于开发关系型数据库软件。

甲骨文:古老文化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的文字形式,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系统之一,被誉为“汉字的鼻祖”。甲骨文重点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内容涉及天文、历法、卜辞等多个方面,对研究早期中国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将Oracle翻译为“甲骨文”,一方面体现了Oracle作为数据库技术的基石地位,另一方面也寓含了该公司对知识传承和历史积淀的尊重。

技术与传统的交融

Oracle选择“甲骨文”作为中文译名,也反映了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懂得和接纳的文化策略。在中国市场,这样的翻译策略有助于增长品牌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拉近与中国用户的距离。同时,Oracle的数据库技术同样承载着信息时代的记忆,就像甲骨文记录了古人的智慧一样,Oracle的数据库服务于现代社会的信息存储和管理。

总结来说,Oracle被译为“甲骨文”,不仅是一个商业决策,更是一种文化交融的体现。它展示了Oracle作为一个技术原创者,怎样在尊重和懂得历史在出现的同时,加快实现科技进步,服务于全球用户。

结语

Oracle的中文译名“甲骨文”,就像一块穿越时空的桥梁,连接了古代文明与现代科技,提醒我们无论是古老的甲骨文字还是现代的数据库技术,都在为人类的进步服务。这正是Oracle作为一家全球性企业的独特魅力所在。

本文由IT视界版权所有,禁止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转发

文章标签: Oracle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