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带你学习CPU架构知识
原创一篇文章带你学习CPU架构知识
CPU,即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CPU架构是指CPU的设计和实现行为,它直接影响了CPU的性能、功耗和兼容性。本文将带你了解CPU架构的基本知识,包括其发展中历程、核心类型和关键技术。
一、CPU架构的发展中历程
CPU架构的发展中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冯·诺依曼架构到后来的RISC和CISC架构,再到如今的异构多核架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1.1 冯·诺依曼架构
冯·诺依曼架构是现代计算机的基础,由匈牙利物理学家约翰·冯·诺依曼在1945年提出。该架构的核心特点是将指令和数据存储在同一存储器中,使用统一的地址空间,通过程序计数器PC来控制指令的执行顺序。
// 冯·诺依曼架构示意图
+------------------+
| 指令存储器 |
|------------------|
| 数据存储器 |
|------------------|
| 程序计数器 PC |
|------------------|
| 算术逻辑单元 ALU|
|------------------|
| 控制单元 CU |
+------------------+
1.2 CISC架构
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架构,即错综指令集计算架构,是20世纪70年代起始流行的CPU架构。CISC架构的特点是拥有大量的指令集,指令的功能强势,可以实现错综运算,但指令的执行速度相对较慢。
1.3 RISC架构
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架构,即精简指令集计算架构,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CPU架构。RISC架构的特点是指令集明了,指令执行速度较快,但需要更多的指令来完成错综的运算。
1.4 异构多核架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CPU架构逐渐向异构多核架构演进。异构多核架构将不同类型的处理器核心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例如将CPU核心与GPU核心集成,以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
二、CPU架构的核心类型
CPU架构核心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 CISC架构
CISC架构的代表有Intel的x86架构和AMD的x86-64架构。这些架构具有丰盈的指令集和错综的指令解码逻辑,能够执行错综的指令,但指令执行速度相对较慢。
2.2 RISC架构
RISC架构的代表有ARM架构和MIPS架构。这些架构具有明了的指令集和明了的指令解码逻辑,指令执行速度较快,但需要更多的指令来完成错综的运算。
2.3 VLIW架构
VLIW(Very Long Instruction Word)架构,即超长指令字架构,通过一条指令来同时执行多个操作。VLIW架构可以节约指令的并行执行能力,但需要程序员对指令进行精心设计。
2.4 EPIC架构
EPIC(Explicitly Parallel Instruction Computing)架构,即显式并行指令计算架构,与VLIW架构类似,但通过显式地指明指令之间的依靠关系,节约了指令的并行执行能力。
三、CPU架构的关键技术
CPU架构的发展中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赞成,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技术:
3.1 指令集设计
指令集设计是CPU架构的核心,它决定了CPU能够执行哪些类型的指令。一个好的指令集设计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 指令数量适中
- 指令功能强势
- 指令执行速度快
- 指令集易于扩展
3.2 指令解码
指令解码是将指令转换成控制单元能够懂得的信号的过程。指令解码的快速直接影响到CPU的执行速度。
3.3 乱序执行
乱序执行是一种节约CPU执行快速的技术,它允许CPU在不改变程序执行因此的前提下,改变指令的执行顺序。
3.4 流水线技术
流水线技术是将指令的执行过程分解成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不同的硬件单元负责,从而节约CPU的执行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