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页框分配器之内存碎片化整理
原创Linux页框分配器之内存碎片化整理
在Linux操作系统中,内存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页框分配器作为内存管理的关键模块,负责将物理内存页分配给进程。然而,随着进程的创建和销毁,内存或许会出现碎片化现象,影响系统的性能。本文将探讨Linux页框分配器怎样处理内存碎片化问题。
一、内存碎片化概述
内存碎片化是指内存中空闲空间被分割成许多小块,这些小块的大小和位置或许不适合当前的内存分配需求。内存碎片化分为两种类型:内部碎片和外部碎片。
1. 内部碎片
内部碎片是指分配给进程的内存页比进程实际需要的内存页要大,致使内存页内部有未使用的空间。内部碎片通常由页框分配器造成,例如,固定大小的内存页分配策略或许会致使内部碎片。
2. 外部碎片
外部碎片是指系统中存在多个足够大的空闲内存页,但它们不连续,无法满足进程的内存分配请求。外部碎片由进程的动态内存分配和释放造成。
二、Linux页框分配器概述
Linux页框分配器负责管理物理内存页的分配和回收。它通过维护一个页框链表来实现内存的动态分配。Linux页框分配器核心分为两种模式:正常模式和压缩模式。
1. 正常模式
在正常模式下,页框分配器将物理内存页分为大小相等的页框。每个页框可以自由地分配给进程或回收。这种模式下,内存分配和回收高效较高,但或许致使内部碎片。
2. 压缩模式
在压缩模式下,页框分配器会尝试合并相邻的空闲页框,形成一个更大的空闲区域,从而减少外部碎片。这种模式下,内存分配和回收高效较低,但可以减少外部碎片。
三、内存碎片化整理策略
为了解决内存碎片化问题,Linux页框分配器采用了以下几种策略:
1. 分页策略
分页策略是指将物理内存页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框。这种策略可以减少内部碎片,但或许致使外部碎片。Linux系统通常采用4KB或8KB的页框大小。
2. 预留策略
预留策略是指为系统保留一部分内存页,用于应对紧急情况。这种策略可以减少外部碎片,但或许会降低系统可用内存。
3. 回收策略
回收策略是指将不再使用的内存页回收,并尝试合并相邻的空闲页框。这种策略可以减少外部碎片,但或许会影响系统性能。
4. 压缩策略
压缩策略是指将压缩模式下的空闲页框合并,形成一个更大的空闲区域。这种策略可以减少外部碎片,但或许会降低内存分配和回收高效。
四、代码示例
以下是一个易懂的Linux页框分配器示例,展示了内存页的分配和回收过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PAGE_SIZE 4096 // 页框大小
#define MAX_PAGES 1024 // 最大页框数量
// 页框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
int id; // 页框ID
int is_free; // 是否空闲
struct Page *next; // 指向下一个页框
} Page;
// 页框分配器
typedef struct {
Page *pages[MAX_PAGES]; // 页框链表
int num_free; // 空闲页框数量
} FrameAllocator;
// 初始化页框分配器
void initFrameAllocator(FrameAllocator *allocator) {
for (int i = 0; i < MAX_PAGES; i++) {
allocator->pages[i] = (Page *)malloc(sizeof(Page));
allocator->pages[i]->id = i;
allocator->pages[i]->is_free = 1;
allocator->pages[i]->next = NULL;
}
allocator->num_free = MAX_PAGES;
}
// 分配内存页
Page *allocatePage(FrameAllocator *allocator) {
for (int i = 0; i < MAX_PAGES; i++) {
if (allocator->pages[i]->is_free) {
allocator->pages[i]->is_free = 0;
allocator->num_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