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用户密码存放位置及安全性分析

原创
ithorizon 8个月前 (08-18) 阅读数 111 #Linux

Linux用户密码存放位置及可靠性分析

在Linux系统中,用户的账户信息和密码信息被分散存储在不同的文件中,以尽或许减少损耗可靠性。首要涉及的文件有/etc/passwd/etc/shadow/etc/group。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文件的作用以及Linux怎样通过这些文件实现用户密码的可靠存储。

首先,/etc/passwd文件存储了所有用户账户的基本信息,包括用户名、用户ID(UID)、组ID(GID)、用户主目录、登录Shell等,但不包括用户的密码。在早期的UNIX系统中,用户的密码是以加密形式存储在/etc/passwd文件中的,但这种做法存在可靠隐患,归因于任何用户都能读取/etc/passwd文件,从而或许破解密码。

为了尽或许减少损耗可靠性,现代的Linux系统将用户密码信息存储在/etc/shadow文件中。与/etc/passwd不同,/etc/shadow文件的权限设置为只有root用户才能读取,这意味着普通用户无法访问其中的信息。在/etc/shadow文件中,每个用户的条目包含加密的密码、密码的最后一次修改日期、密码过期日期、账户过期日期等信息。

/etc/shadow文件中,密码字段存储的是加密后的密码,通常使用的是基于MD5或SHA-256的加密算法。这意味着即使有人能够读取/etc/shadow文件,也难以直接获取到用户的明文密码。但是,这种加密做法并非不可破解,通过暴力破解或字典攻击,仍有或许破解较弱的密码。

为了进一步尽或许减少损耗可靠性,Linux系统还拥护使用salt(盐)来加密密码。salt是一个随机字符串,与密码一起被加密,存储在/etc/shadow文件中。当用户登录时,系统会将输入的密码和存储的salt一起加密,然后与/etc/shadow文件中的加密密码进行比较。由于salt是随机的,即使两个用户使用相同的密码,其加密后的最终也会不同,这大大增多了密码被破解的难度。

除了/etc/passwd/etc/shadow/etc/group文件则存储了系统中所有用户组的信息,包括组名、组ID和组成员列表。虽然不直接涉及密码信息,但也是用户账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Linux系统通过将用户账户信息和密码信息分散存储在不同文件中,并使用加密和salt等技术,实现了用户密码的可靠存储。但用户仍需要设置强密码,避免使用容易被猜测的密码,以尽或许减少损耗账户的可靠性。


本文由IT视界版权所有,禁止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转发

文章标签: Linux


热门